久坐有害健康——即使你现在感觉不到,你的身体也会记得。静止不动至少四个小时会增加人体血液凝结的风险。
但也有一些例外。永久性瘫痪的人不会表现出更高的血栓风险,而那些暂时不能行动的人——比如被困在医院病床上或拥挤的飞机座位上——更容易形成血栓。
今天发表在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探讨了棕熊的血液循环问题,这种物种一年中会有5到8个月的时间躲在它们的洞穴里,出现时没有血块。冬眠的熊通过减少体内一种触发血液凝固过程的蛋白质来避免血凝块。事实证明,人类也有这种蛋白质,并且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调节它。
阿根廷ConICET实验医学研究所所长米尔塔·沙特纳(Mirta Schattner)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研究熊,但转向大自然来研究人类生物学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他写了一篇关于这项研究的观点文章,但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由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对棕熊和长期行动不便的人进行了测试,以比较抗凝血策略。他们收集了13只自由放养的棕熊在冬眠期间和春天醒来时的血液样本。在分析血液样本的内容时,作者注意到冬眠的熊显示出更多的抗凝血机制的迹象。它通过降低几种蛋白质水平起作用,包括调节免疫反应的热休克蛋白47 (HSP47)。减少HSP47可以抑制炎症,否则就会开始血液凝结的过程。

为了研究长期不活动的人是否也有类似的有益反应,作者从23名脊髓损伤患者身上提取了血液,并将其与23名身体健全的成年人的血液进行了比较。就像冬眠的熊一样,脊髓损伤的人的HSP47水平下降,形成血栓的血小板也减少了。
熊和人类的类似过程表明,长时间的静止是启动抗凝血策略的触发器。Schattner说,在你可能只卧床几天的情况下,炎症蛋白比这种保护机制更强大。她推论道:“如果知道阻断急性肢体不动患者的凝血机制是否值得,那将是很有趣的。”“这是一个新的药理学靶点。”
抗凝血机制是生物学家可以从熊冬眠中研究的众多适应性之一。熊的身体发展出了不同的策略,在整个冬天保持休眠状态,而不会醒来时发现一大堆健康问题。例如,熊用它们的脂肪来分解能量,而不减少它们的肌肉质量。他们还限制了受损骨细胞的更新,以预防睡眠中的骨质疏松症。另一个特征包括进入冬眠时心率等生物过程的改变。研究熊是如何连续几个月降低心率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导致人类心脏病的机制。

但研究这些身体调节策略的机会可能是短暂的。美国地质调查局阿拉斯加科学中心的野生生物学家希瑟·约翰逊(Heather Johnson)说,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和冬季缩短正在影响熊的冬眠模式,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我们看到熊冬眠的时间变短了,活动期变长了。”温暖的冬天对熊来说是一个信号,当条件良好时,它们不太需要睡觉去觅食。
也有一些轶事性的观察发现,熊根本不需要冬眠,例如,因为它们整个冬天都能吃到人类的食物。约翰逊说,虽然现在预测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熊的生存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已经看到了间接的影响,在开放的狩猎季节,更多的熊醒来,与人类发生更多的冲突。在熊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不知道它们的身体会如何适应。它们今天拥有的抗凝血机制可能明天就会消失——这对动物来说是不利的,也是潜在的血栓治疗的损失。